未来的图书与未来的阅读

未来的图书与未来的阅读

朱老师:

近些年您特别关注未来学校、未来学习等前沿课题,想必也留意到“未来学习”背景下的阅读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三维成像技术进入图书出版、图书传播领域,一种充分吸收了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优势、或可称之为“三维图书”的媒体进入日常生活。那个时候,人们的阅读既能有网络阅读那样的便捷感,又能有纸质阅读那样的切实体验。在您看来,未来的图书可能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它可能在哪些方面改变人们的阅读生活?

林茶居

 

茶居先生;

你好。这个问题,与上一期的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上一期问题的延伸。

如你所说,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和关注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等问题。因为,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就是为了面对新的时代挑战,思考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对教育变革的新要求。看清方向,才能有效应对。

我认为,未来的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它会由一个一个的网络学习中心和一个一个实体的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学校的概念会被学习社区的概念所取代。每个学习中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孤岛。现在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封闭的闭环或者说相对封闭的王国,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是偶然发生的。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将会是一个环岛,彼此之间是互通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会出现。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也可以相互选择课程、相互承认学分,教师也可以跨越学习中心进行指导。这样一种开放的、互联的学习中心将成为趋势。未来的学习将进入一个课程为王、能者为师的新的时代,而阅读,在未来社会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至于你说的未来的图书与阅读的方式将发生的变化,那是毫无疑问的。前几年,三维成像技术就已经进入图书出版、图书传播领域,我主持的《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等系列图书,就已经用了二维码的技术,把与经典著作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收入书中。前不久,日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推出了自创图书系列品牌“FromBai”,将其畅销多年的《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和《白说》三本书全新再版。但是这次再版,并非简单的重新装帧付印,而是添加了二维码,增加了他特别录制的220小时的视频。他在这套书的发布会上提出,这种新型的出版方式可能会渐成气候,“图书出版应该是立体的——比如说《红楼梦》,能不能把诸位名家对《红楼梦》的点评以立体的方式附在新版的《红楼梦》上?书的页码没变,但是却更 ‘厚’了——我觉得图书出版该向3.0时代挺进。”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图书一定是如你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充分吸收了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优势的新型“三维图书”,是一种能够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完美结合的新型图书,人们的阅读既能有网络阅读那样的便捷感,又能有纸质阅读那样的切实体验,甚至还能够创造亲临其境的现实感。

不仅如此,未来的图书还会出现新型的互动模式。系列动画短片《神圣机器》的设计者乔西.马利斯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手翻动画书Molecularis,其中的图画是没有上色的,读者可以自由发挥进行涂色,让它成为自己的独家图画书。

当然,未来的图书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凭我们现在的想象力可能还无法准确预料。正如5年前我们无法想象支付宝可以让我们不需要去实体银行,1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淘宝可以让我们不必去实体商店一样,20年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数字化阅读将成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的主要阅读方式。

可以确定的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会创造出更为先进、更为便捷的阅读载体。未来的纸质图书不仅会融入更多的科技含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融媒体,一本纸质图书,可能既可以扫码以后直接听书,也可以扫码以后看配上文字的影像,还可以戴上特制眼镜进入虚拟现实的场景,而印刷精美的纸质书、个性化定制的专属图书,也可能会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这样的变化,引发了许多人对于纸质阅读的担忧。的确,从现象上看,近年来数字化阅读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纸质阅读,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纸质阅读仍然具有其重要的不可替代性。就连马利斯自己也承认,纸质书仍然拥有数字化图书等高科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它“永远不会没电,不慎掉落在地上也没关系,不用调节屏幕亮度,总是具有高分辨率,借给别人也完全没有问题”,等等。

所以,未来的图书应该是多种形式并存的百花齐放的样态。弗吉尼亚大学珍本图书学校校长迈克尔.苏亚雷斯在接受西班牙《万象》月刊记者采访时对此充满信心。他说,尽管不断有人宣判纸质图书的“死刑”但书本是不会消失的。“这就像写作没有取代口述,电视没有取代广播,电影没有在各种视频网站面前停止发展一样,书本也将继续与我们同在。”

至于未来的阅读方式,无疑也会更加多元化。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阅读习惯,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的“认知外包”模式有可能出现,即人工智能会帮助我们收集相关的主题材料,帮助我们做分类索引、文献摘要、逻辑分析、数据处理,简单的资料查询性的阅读可以委托智能阅读器帮助我们完成,我们则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

非常有意思的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纽安斯公司,已经研发了一种用于阅读的脸部、声音和语言识别系统,能够通过摄像头检测到读者是否疲惫,给出新的阅读选择建议,或者自动调节有声阅读读物的音量以帮助睡眠。所以,未来的阅读方式会随着阅读载体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而发生新的变化,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许多人担心,在数字化的时代,人类的阅读是否会式微,会不会进入奥威尔担心的没有人想阅读,真理变成滑稽戏的时代?个人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人类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维的生命体,是唯一通过不断的阅读继承和弘扬人类自己创造的智慧成果的生灵。人类要想不退化,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阅读,不断成长。所以,无论阅读的载体、图书的形式以及阅读的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阅读的价值与阅读的本质不会变,人类的阅读需要也不会变。

 

朱永新

2018728日写于黑龙江花园邨宾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